逐梦:九零后快递人万玛尖措的高原创业记

pepsi 新闻 3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您有一个绿色灯条包裹请查收”。

  这是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省都兰县居民的取快递日常。即便是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运输成本高昂的高原乡村,中国人一样能做到24小时“快递自由”。

  这是九零后快递人万玛尖措的故事,更是在刺骨风雪中燃起希望与梦想的故事。

  困境:雪山下的快递难题

  十余年前,都兰县还是快递物流的“荒原”。全县107个行政村散落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2平方公里才有1人居住。全县没有一家快递驿站,包裹只能堆在露天广场。

  万玛尖措回忆着:“那时快递员骑着三轮车到拉着包裹小区广场,打电话等人来取,取件人‘扑空’也是常事,效率极低。”

  快递员难招更难留——80后会因疲惫而转行,00后嫌苦,也干不了几天。街头商铺招牌更换频繁,包裹上的地址却永远写着“老地方”。

  “有时一个件得送五六回,地址对不上,联系不到人,最后只能赔本。”万玛尖措无奈摇头。

  破冰:“灯条驿站”亮起来

  转机出现在2023年,一次与西北大区菜鸟乡村负责人的交流,让万玛尖措找到了破局方向。作为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的“先行者”,万玛尖措果断引入灯条驿站、快递柜和移动快递车等新设备。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坦途。当崭新的明黄色快递柜伫立在都兰县街头时,并没有达到万玛尖措期望的效果。起初,当地居民们对冰冷的铁柜充满抵触,万玛尖措坦言道:“从传统方式转向新事物,挑战不小。”

  为了让当地居民尽快熟悉灯条驿站、快递柜的使用方法,万玛尖措与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宣传、线下示范等方式,手把手教客户使用快递柜取件。半年后,铺设的7处共五十余组快递柜、2家无人值守的灯条驿站终于实现了24小时稳定运营。“现在,乡亲们想什么时候取件都行!”他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合作:降本增效有妙策

  清晨,万玛尖措与几家快递负责人齐聚在会议室,桌面上摊开的是一张都兰县的公路图。今天,他们要对多家快递公司的运输线路再做探讨。

  过去,将快件送达乡镇主要依赖班车或顺路车辆,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成本高昂。关山迢递,道阻且长,都兰县快递行业要发展,就要精打细算,抱团取暖。

  万玛尖措主动开展市场调研,精确计算成本,并在多家快递品牌负责人的帮助与支持下,对运输线路进行了深入的改造和优化。“‘快快合作’是青海省邮政管理局大力倡导的做法,基于这种合作模式,都兰县开通了连接县乡两级的乡镇运输车线,成本也从原来的一块一毛钱,降到了现在的八毛钱。”万玛尖措笑着说道。

  传递:高原上的新希望

  “因为我们团队基本是年轻,如果仅仅用制度管人,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最重要的是不仅要让年轻人‘口服’,更要‘心服’。”在创业之余,万玛尖措还创立了都兰县白兰爱心公益协会,并且总结出了一份他独特的“育人经”。这位兼具预备党员和青联副主席双重身份的青年领路人,始终将“做事先做人”作为行动准则,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润物无声的引领之路。

  依托快递门店打造的爱心驿站,正是万玛尖措理念的具象化呈现。汉藏双语标识的休息点、24小时热水供应和免费充电服务,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更构建起连接不同民族的情感纽带。当被问及如何凝聚青年力量时,他目光坚定:“我不仅结合共青团的理念,还通过励志的真人真事,去引导年轻人们一步步树立自己正确的三观。”这种“接地气”的育人方式,让这支年轻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实,越走越远。

  如今,30余名扎根都兰县的青年人身上都带着万玛尖措的育人印记,“自己以身作则,别人才会跟随你的脚步”的示范效应正在持续发酵。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也让高原充满了无限可能。

  未来:快递网托起致富梦

  从马背到云端,从“摆地摊”到无人驿站,但万玛尖措的规划却远不止于此。

  “虽然咱们当地的物流行业由于人才短缺,发展比较缓慢,但不能永远困在‘慢半拍’的节奏里。”面对镜头,万玛尖措的眼睛中闪着灼灼光亮,下一步,他将继续完善自己的多产业循环链,“我计划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通过领导我的团队,推动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随后,我将利用这些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都兰县电商的进步,这个进步还可以反哺物流快递业。”

  有志者事竟成。接下来,期待他的“快递+电商+农牧业”循环链,让快递网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也让“青字号”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社

  文字:闪洁雯、武姝婷

  视频:谢杰、闪洁雯

王擎宇

标签: 快递 都兰县 驿站 高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