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

pepsi 科技 4

全球最大车企丰田,刚刚官宣了和全球自动驾驶“先驱”Waymo的合作意向。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算起来这已经是丰田在L4赛道一周之内的第二次出手了。

就在丰田和Waymo达成意向的100多个小时前,它和「中国Waymo」——小马智行合作的最新一代Robotaxi量产车亮相,量产在即。

种种迹象表明,Robotaxi的iPhone时刻正在来临。

丰田官宣“牵手”Waymo

丰田和Waymo的这次官宣挺有意思。

一般都是确定合作的范围、形式,协议签署后才正式官宣。但这次双方显得好像比较仓促。

双方都明确定义为“潜在合作”,目前状态是“达成初步协议”。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可以看出Waymo对这次合作的定性表述更模糊,明显对未来的期待更多:

双方将合作开发新的自动驾驶平台,但未来合作范围将通过持续的讨论不断演变。

上周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说的话,揭示了丰田和Waymo合作状态的背景。

官方认为“Waymo尚未完全确定其长期商业模式”,而未来不排除“将Waymo自动驾驶技术引入私家车”。

Waymo朝商业化落地的目标的努力,今年开始频繁起来。比如之前Waymo负责Robotaxi的各个层面,包括技术、应用程序、维护和叫车运营等等。

而最近,Waymo尝试在不同地区合作不同网约车平台或出租车公司,把Robotaxi运营业务外包…

L4技术下放量产车,官方是第一次明确表态,与丰田的搭上线也是Waymo向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毕竟Waymo眼下不缺前装量产Robotaxi,比如和极氪合作的“宝宝巴士”原型车。但极氪已经走在了智能化自研道路上。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3张图片-芙蓉之城

相比之下,丰田对这次与Waymo的合作表态就淡定得多:

丰田致力于实现零交通事故社会,成为一家为所有人提供出行服务的出行公司,我们与Waymo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哪个自动驾驶玩家的愿景不是这样呢?

那些年,丰田押注过的自动驾驶公司

对于电动车,丰田一直颇有微词,但对自动驾驶的价值前景,丰田从来没有过怀疑,甚至是最早开始押注投资的主机厂。

早在2016年,丰田就首次对Uber投资5亿美元,成为其股东之一,双方在网约车服务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展开初步合作。

丰田获得的回报,是Uber承诺将自动驾驶算法整合到丰田车型中,并且按照丰田要求调整硬件方案。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4张图片-芙蓉之城

后续,丰田联合软银再向Uber注资10亿美元,同时通过和软银的合资公司Monet在日本落地Robotaxi服务。

但2018年Uber在亚利桑那州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出现严重事故后,出于安全考虑Uber暂停了在北美的公共道路测试。

这一暂停,却是永不相见。后面丰田频繁与各个技术公司开展自动驾驶合作,但再未提及Uber。

2020年,Uber出售了自家自动驾驶部门,接手的是Uber、Waymo元老创办的Aurora。丰田也迅速和Aurora达成协议,一同开发L4自动驾驶平台。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5张图片-芙蓉之城

一开始的计划是把Aurora系统集成到塞那车型上,2022年在得州启动路测。但此时,Waymo已经在凤凰城推出限定区域的无人驾驶服务,Aurora的Robotaxi开局就面临技术验证与规模化压力。

后续Aurora宣布将自己的业务重心转移到自动驾驶卡车赛道,今年一月份宣布接入英伟达DRIVE平台,计划2027年实现L4级卡车量产。

而和丰田合作Robotaxi项目消息,2022年之后就再没有过更新。

这几年间,丰田旗下基金Woven Capital还投资过朱家俊的Nuro、丰田自家研究院老同事创办的May Mobility等等。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6张图片-芙蓉之城

但这些玩家集中在低速、封闭场景,Robotaxi的积累和实力明显不足。

可以说,丰田押注自动驾驶赛道,瞄准的是“皇冠上的明珠”——Robotaxi,技术难度最高但潜力也最大。但兜兜转转近十年下来,或因时局或因意外,少有积极正向的结果反馈。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有“中国版Waymo”之称的小马智行。

2019年8月,丰田与小马智行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面向移动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车辆。双方首次采用丰田雷克萨斯RX车型与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国公开道路开展测试项目。

后续又有了资本绑定。2020年2月,丰田领投小马智行B轮融资,金额达4.62亿美元,成为其最大单轮产业投资者。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7张图片-芙蓉之城

2023年4月,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丰田赛那Autono-MaaS车辆在北京和广州启动公开道路测试,并于同年正式开展车内无人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不仅验证了其车辆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可靠性,也标志着自动驾驶产业正式进入造血阶段。

同年8月,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宣布共同投资超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推动L4级Robotaxi前装量产。其中广汽丰田负责生产车辆平台,丰田提供冗余系统设计,小马智行负责自动驾驶系统与运营平台。

这也是中国自动驾驶玩家探索,并被全行业模仿复刻的Robotaxi落地模式。

在此期间,小马智行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全部获得全无人驾驶测试与运营许可,4500万公里,每辆全无人Robotaxi日均订单量超15单……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8张图片-芙蓉之城

还在进行中的上海车展上,小马智行首次对外官宣了自己的Robotaxi量产项目——昆仑计划,在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套件上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寿命长达10年60万公里,并且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极强的跨车辆跨车型的适配能力。

小马智行也对外一次性发布了三款昆仑计划的Robotaxi车型,其中,丰田铂智4X是首位家族成员。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9张图片-芙蓉之城

从L4商业模型成立的角度出发,小马智行经过实践测算得出,1000辆左右车队规模,每车每天15单左右,就能支持Robotaxi的持续运营。

而就在丰田官宣合作Waymo的前100小时左右,小马智行与丰田的第七代Robotaxi已在广汽丰田南沙工厂启动量产,2025年起计划部署规模突破千台。

所以对于丰田来说,小马智行仍然是迄今为止在L4、Robotaxi赛道上唯一成功,且有规模,距离商业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伙伴和案例。

如何看待丰田此时提速Robotaxi?

主观上,丰田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优质的合作伙伴。

如果说小马智行是丰田对中国优秀自动驾驶标的投资,那么Waymo也一样,是丰田对北美优秀自动驾驶标的押注。

甚至对于丰田这样的全球No.1主机厂来说,曲折反复这么多年才与Waymo建立合作关系,反而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10张图片-芙蓉之城

当然,如果对Robotaxi的全球布局和竞争提速有关注,或许就更容易感知作为前沿黑科技,在地域和地缘环境下的挑战。

换句话来说,丰田应该是在中国看到了Robotaxi规模化商用时刻正在到来,才如此紧迫地在美国落子布局。

并且选择的也不是别人,正是Waymo——集齐了中国版Waymo和美国Waymo。

除了Robotaxi,L4级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成果和双赢,实际也被丰田和小马智行在上海车展作出了宣示,双方在最大的出行市场——中国,展现出了不可替代性。

首先是技术层面,中国复杂场景,对于任何自动驾驶玩家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数据宝藏。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11张图片-芙蓉之城

其次是小马智行已经在这个场景最丰富、挑战最复杂、供应链最成熟的中国,巩固了自己的L4实力地位。

第七代Robotaxi车型不光有丰田,还有和广汽、北汽合作的车型,而小马智行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前代下降70%,并实现前装量产(产线预装70%-80%的自动驾驶硬件)。

尤其是自动驾驶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计算单元)通过车规级认证。小马向我们透露,全车100%车规Robotaxi,目前是行业唯一。

运营层面,北上广深全无人牌照全覆盖,2024年每辆车的日均订单量达到了15单,随着运营范围扩大,商业化运营增速明显提高,验证Robotaxi是真实出行需求而非技术尝鲜。

全球第一车企 集齐中美双版Waymo-第12张图片-芙蓉之城

第三个“不可替代”,是小马和丰田开创的车企新合资模式,以及由此而生的三角生态:车辆平台(丰田)+技术方案(小马)+运营服务(骓丰科技)。

对于丰田来说,和小马智行合作,是技术反哺、商业变现的主体。小马智行已验证的商业模式+量产能力,是支撑丰田“智慧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一环。

丰田也在合作中,从有钱不知道怎么投的Robotaxi门外汉,到逐渐熟悉L4技术、商业命门,积累L4闭环流程经验,为如今和Waymo的合作提供了样板。

这又怎么不算是中国自动驾驶玩家的标准、模式输出呢?

从加州101公路到广州天河CBD,挂丰田标的Robotaxi背后,站着两个时代的影子:一个是硅谷的技术理想,一个是中国技术的商业领跑。

标签: 汽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