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达努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承载着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达努节究竟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答案便是瑶族。
节日基本信息
达努节,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著节、瑶年,是马山、都安、巴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传统节日。其日期大多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如湖南保靖县迁陵镇传统瑶寨阿扎河村,因当地传统等原因,将达努节定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遇特殊情况顺延,但不超过农历十月初四。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申报的瑶族祝著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达努节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节日起源传说
达努节的起源与瑶族始母密洛陀紧密相连。在瑶族传说中,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对她的崇拜,将这一天定为祝寿日。密洛陀在瑶族人民心中是理想中的祖先,从她身上能看到祖先创世的艰辛以及征服自然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相传,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还教导子孙如何狩猎、农耕。有一年庄稼丰收,却引来了贪馋的鸟兽偷食,三女儿按照母亲的话敲响铜鼓,惊走了野兽和飞鸟,放出猫吃尽了地鼠,从而再次获得丰收。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这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返回家里向她祝福,并庆贺丰收。后来,瑶族人民就将这天作为民族节日,达努节也因此成为了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
节日传统习俗
达努节期间,瑶族人民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宰羊,准备香喷喷的小米陈酒,以热情好客的态度迎接来自各地的各族贵宾。在寨前坳口,人们会大摆歌台,敲起铜鼓,载歌载舞。铜鼓舞是达努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人们会搭载木架,木架横梁上系挂着铜鼓,大的叫母铜鼓,小的叫公铜鼓,伴随着铜鼓的节奏欢快起舞。此外,山山寨寨的人们还会身着盛装,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生动再现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展现瑶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渴望。
节日意义与传承
达努节作为瑶族民众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在社会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以及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它承载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凝聚了历代瑶族人的智慧和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达努节深刻地表现了瑶族人民对本民族先祖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让瑶族人民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铭记祖先的功绩,传承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努节也在不断创新和传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瑶族文化。
达努节是瑶族的重要节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瑶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达努节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继续在瑶族人民的生活中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添绚丽的一笔。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