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愈合速度慢或因进化取舍

pepsi 新闻 3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为了发展其他生理特征而降低了伤口愈合的速度。由日本琉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学术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类的伤口愈合速度大约只有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一半。

这项研究起源于科学家对肯尼亚地区狒狒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灵长类动物在冲突中受伤后,伤口恢复的速度明显快于人类。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差异是否具有普遍性,研究团队系统比较了接受皮肤肿瘤切除手术的人类患者、四种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和狒狒)以及鼠类的伤口愈合速率。结果显示,人类的伤口每天平均仅愈合0.25毫米,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愈合速度则高达每日0.61毫米。

这一发现打破了此前学界的一种普遍认知。研究团队指出,伤口愈合缓慢并非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特性,这表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独特的适应性变化。为此,科学家提出了两个关键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其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体毛、发展出更丰富的汗腺系统,同时可能演化出更厚实的皮肤结构以增强防护能力。虽然这种改变提升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但也可能导致了伤口修复效率的下降。其二,人类高度发展的社会性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理上的不足。研究推测,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已经形成了对伤者的照料机制,并开始使用植物性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行为有效缓解了愈合速度较慢对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项研究为探讨人类独特的生理演化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员强调,要全面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未来还需结合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形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古人类化石与现存灵长类动物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厘清人类伤口愈合速度变化的演化背景。

标签: 新闻资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